游之泳之 油画 李新
赌石之夏 布面油画 李胤(左上)
Party 布面油画 肖娟(左下)
日蚀 油画 赵倾(右上)
方向 布面油画 孙国涛(右下)
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我经常会受到周边朋友这样的询问即“关于川美油画系新一轮的实验性教学改革的情况?”而实际上,这着实是个难以一言蔽之的问题。我觉得要了解川美油画系目前的改革状况,首先需回顾我们教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因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川美油画从82级的本科就开始尝试教师“承包制”式的实验性教学,当时主要负责的教师是程丛林老师。紧接着此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出现子由庞茂琨、张杰、杨述等人负责的实验班,接下来还有龙泉,罗晓航和我本人负责的一个班,此后翁凯旋和我还进行过一次同类型的实验教学。所谓的“实验班”在当时均采取一种“承包方式”,就是从学生进校一年级到毕业都昌几位负责老师将所有课程教授完,当然其中也还有其他老师在进行教学,但是所占比例非常小;那么这种实验性教学,首先它还是依据系教学大纲作为前提,教学非天马行空。但同时由于是教师负责制的。教学的自由度和空间比较大,教师的个人才智有了比较充分的发挥。所以这个时期的教学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的新探索。
其实,到后来全国各大美院都开始风靡建立”工作室”的时候, 四川美术学院反而不是最早的一批。其原因就是我们还在实施”实验班”制的教学,并且这种教学方式已经相当成熟和稳定,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为什么四川美术学院的工作室制建立时间特别晚呢,我想这正是得益于川美油画的教学始终保持了一种开放而稳定的系统。从来都不是一种激进的运动化的方式,我们的教学一直在强调需要走在时代的最前沿。鼓励创新,实际上她在教学中的每一次变动都是严肃、严谨的,这就是川美油画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说到工作室的建立,四川美院工作室大约建立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是以教师的艺术风格和绘画倾向来分类的。共有三个:第一 、二更趋于传统绘画,第一工作室倾向于古典油画艺术。第二工作室是介于传统与当代之间的一个在绘画语言上具有表现性的工作室。第三工作室确定为综合艺术工作室,它具有较强的实验性,是与当代艺术结合比较亲密的一个工作室。油画系工作室制度持续了大约十年,我记得它在建立之初并没有提出一个特别鲜明的主张和宗旨,而是根据更多老师的教学创作的类型和特点来划分的。所以种类型化的教学会更有针对性在教学结构上也更具有活力。我把这样的教学方式看作是具有实验性的。实际上“工作室制度”它就是“实验性教学改革”而今天我们的教学的结构和指导思想已和过去发生了巨大转变。所以我不同意说我们还在进行“实验性教学改革”。我想说明的:虽说艺术教育要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实验性永远都是有的。但作为一个过程,对于川美油画的“实验性教学改革”已经结束。
在今天,当代艺术发展的迅猛态势以及艺术教育出现的多样性,促使我们思考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川美油画的学统究竟是如何传承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谓的“教学”概念与以往改革相比发生了什新变化?我想,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实际上变得个分简单,日为我们始终依据一个基本理念 那就是 艺术教育的方式必须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这就是今天我们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教学改革一路走来,特别是今天我们从“工作室制” 转换到“课程制”,基础就是对课程进行了非常仔细的筛选和不断的排自 而依据的标准就是课程是否符合艺术教育发展的规律,这是根本。比如说我们培养学生,就是培养艺术人才。那《他必须具有个性, 具有很强的创造力,这是艺术人才的先决条件,这就是他的规律。而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去违背这个规律,而是要促进这个规律,即让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完善,这就是宗旨。所以我觉得开拓人的创新,发挥人的个性,创造新的文化或新的视觉经验,这都是时代的需要。我一直认为:只要艺术教育符合了艺术教育规律的时候,教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定能得以拓宽。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教学改革能坚持不懈的持续下去,得益于我们的教学历史:川美和其它美术院校十分不一样。我校的第一批骨干老师主要来自两个系统:一个是50多年前中央美院举办的马克西莫夫培训班,一个中国美院举办的博巴培训班。这两班的老师回来成为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主力军。也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所保留两个不同系统的学校。这就说明四川美术学院的传统就有种包容、开明的艺术态度,绝不会以艺术以外的因素来判断和影响艺术的发展。由于带有这样一种天然的基因。使得四川美术学院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我想这种基因也直接影响了我们教学的系统,在川美,老师对学生从来不会压抑,有的只是对个性的呵护和鼓励;还有就是不搞权威、不形成中心,有的只是艺术创作平等、自由的气氛和环境。我们回想今天油画系的改变,从实验班,到工作室制到课程制,其初衷不是要去喊“改革”的口号,而是出于教学要符合艺术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需求—其实这样的学统是川美老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就像基因遗传一样融在我们血液中。虽然不敢说这就是今天最好的一种教学系统,但敢说这必定是一片能孕育大家的月肥沃土壤。
这五年以来,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与中国艺术教育约观实沟通—首先,我们发现很多艺术课程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有些新课程却没有及时设立。所以我们对川美油画系几十年来的课程做了分析比较:在大的线线索清楚以后.我们提出了工作制向课程制转换的思路,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课程应是面对所有学生进行教育,而不是局限于某个工作室内,这是我们推进教学改革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此外,我们翻看四川美院的历史,许多优秀学生的创作都是在他的读书期间就已形成,这也说明实际上他的艺术实践与艺术教育是同时进行。据此我们提出了“以创作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让学生清楚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艺术实践和探索,这是在学习基础、学习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和思考的,这极大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我们常说艺术学习要是不主动,个人就得不到发挥,潜质也得不到发挥,个性塑造就更不需要谈了。另一个举措就是:强调传统课程必须要有它的独立价值,比如说我们把传统课程分成了基础课,一些训练基本绘画能力的课程。还有划分出一些单项训练的技术课,比如古典绘画,照相写实,抽象,表现,超现实主义油画语言等。技术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绘画手段,让他形成一种经验,那么在创作的时候就有很多经验来供给他们主动选择。最后我们在每一个学期都安排了创作课,形成一个独立,渐进的系统。创作在这里不是笼统的概念,各个阶段的创作课都有它具体的内容和独立性,它细分成了很多阶段来逐步解决不同的问题。在把握住大的教学思路和方向后,我们的每一门创作课程的目的性就显得非常强,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许多人曾有过这样的担心:从先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一下推至一个相对宽松的实验型教学环境中,学生和教师是不是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呢?我认为可能会有一些局部的不适应,但不会出现整体的不适应。因为我们回头一看,川美油画的教学的历史太长了,它是一个渐近而不是突然的过程。比如说我们学校的”工作室制”改革后近十年长一段时间的“实验班制”推动才进行的。而“工作室制”改革后近十年才进行了目前的“课程制”改革。而且我们有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所以不会出观不适应的状况。比如说教学检查,这是从建系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的。并且是保证每一堂课结束后,全系都必须进行教学检查,目的在于总结这次教学的优缺点,和该课程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如果有积极的作用,我们会进一步深入推动课程发展和研究这堂课;如果它的作用越来越少,我们会淘汰这堂课。所以我们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它会对这种不适应进行微调,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结果。另外一个重要的就是“年展制”,它是整体来检查我们系每一学年教学结果的。年展最能直观的反映出教学的优缺点,还能够看出我们整个学生的艺术创作面貌是不是和时代同步.这些都是检查我们教学的一个坐标。同时.为了使教学更专业,我们2006年还成立了“艺术教育文献库”,它的主要功能是辅助教学.包括教学检查和年展。也是一个锤炼学生,孵化学生成才的综合平台—它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更专业化,让教学回归教学本身,同时也以一个专业机构负责方式来推进我系学术交流等活动的进。当然,他的主要人员构成还是我们系自己的教师和学生为主体。
顿河畔的蓝色教堂 油画 邓旭
另外,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决定教学改军成败的关键,那么在实验性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川美油画的教师是发挥了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教师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而且油画系有众多著名艺术家,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就今天来看,油画系的教学团队的年龄结构和人员搭配是最合理的。这个要归功于那些前辈老师们对这个学科的具有前瞻性的建设。还有就是油画系对新人的态度从来都是大胆启用,鼓励新人有所作为。这个当然和它的教学是一脉相承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教学方式和特点,这是我们对每个老师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上要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招,这样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所以最后它就形成了一种学术术平等, 自由交流。敢于探索,深入研究教学和学术的风气和氛围。
总结起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教学,从来不是是确定一个宏伟的构想。或者一个规划,喊出一个通过5年或10年时间把它实现的口号。借用****的经典语录,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什么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做教育这一行一定要有责任,即要有一种战战巍巍的责任心和小心翼翼的治学态度。而不能以一个空洞的口号或以一纸计划来实行教学。教学要改革,首先要在保留传统优秀的经验上来前行,这样才不会出现大的失误。因为教育是经不住失误的,人才培养是经不住失误的。人才培养和任何失误不一样,其它都可以推倒重来,但教育不能轻言重来。正因为这点,我们不淡规划。我们不谈目标,我们谈的是:认认真真地梳理每一堂课程的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示范;让它能和今天的时代发展合拍。让它更趋于合合情、合理,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发挥所长,关注到每一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让每一名学生的创造力得到真正的开发和应用。我觉得这才是教育应有的目标和真正的规划。
文章发表于《当代美术家》2010第4期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